(原文刊載於...)
溫麗琪
在2005年2月16日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正式生效後,國際間溫室氣體排放交易的情形轉趨熱絡。目前最引起國際矚目的就是中國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與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正準備於中國成立亞洲第一個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所。這項決定一旦執行,不但對於未來國際經濟和環境情勢有明顯影響,且對台灣也有重要的指標性意涵,特別是對於一向未能參加國際環保協定的台灣,被邊緣化的情形將更為嚴重。台灣在經濟與環境皆遭受孤立的情形下,實不應等閒看待此一計畫。畢竟環境議題屬於技術層次複雜的議題,中國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所的成立,對一向不重視環境的開發中國家而言,不僅具有環境意涵,更具備經濟意義,一旦中國掌握環境和經濟的雙重優勢,對台灣的國際空間勢將完全窄化。因此,台灣實有必要探求中國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所是在何種國際環境情勢之下所產生?對於未來國際間環境和經濟的意涵?以及台灣最適的因應之道。